来源: 人气:1965 时间:2013-04-10
我自任教以来就从事专业基础课《机械制图》的教学,《机械制图》这门课着重阐明识读和绘制图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突出识图为主,读画结合的特点,但学生由于缺乏空间想象能力,学习起来普遍感到很困难,往往产生畏惧情绪。一学期下来,有些学生甚至还没入门,学生的学习情况参差不齐,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往往能把知识化难为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课上学生动手实验
记得还是我在08高8班讲授机械制照造专业的《机械制图》中点的投影特性时,课堂设计和教学目标还是很成功的。
我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尤其是点的坐标和判断两点的空间位置时,课前先让同学准备好一个三维立体坐标轴,白纸做投影面,课上三个学生一组,橡皮当作空间的点,其中一人拿点(可设为A点),一人作垂线,另一人观察,做记录。日光灯可当投影线,这样,学生可根据初中学得平面点的坐标很容易看出各投影点由哪两个坐标组成,如a是由X,Y两轴组成,a’是由X,Z两轴组成,a"是由Y,Z两轴组成。总结,以后凡知道X,Y,Z轴的坐标就能知道三投影点是位置,反之也成立。再如在讲判断两点的位置时,一人拿两块不同的橡皮(设A,B两点),根据刚才方法,学生很容易作出空间点在三个投影面的投影,然后,根据平面点的坐标的知识很容易观察出点在坐标轴上的位置,这样学生可看到X轴上的两点是左右的关系,Y轴的两点是前后的关系,Z轴的两点是上下关系。这是立体情况,转到平面上,点在X,Z轴的位置易理解,Y轴较困难,这时让学生把Y轴向下转到和Z轴同一条直线,可看出前后变成了上下位置,越往下也就越靠前,往上也就越靠后。
二、学生自由讨论,激发创新思维
以讨论形式解决问题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可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制图课里有些问题的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也不可能是唯一的,有些问题的解决只有最合理的方法,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这样的问题用讨论形式解决比较好。如“表达方法的应用”这节内容采用讨论形式效果明显。因为表达方法比较多,对于某个零件来说,可能有好几种表达方案,而用哪一种表达方案比较合适,这就可以在讨论中解决。
例如,为了表达某个机件上部分圆筒的内部结构,有时既可在左视图中进行剖切,也可在俯视图中剖切。此时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最后得出两种剖法的各自特点,从而得出最合适的表达方案。通过这样的讨论,使学生更加明确各种表达方式的特点和用处。在讨论过程中还可以帮助学生对问题有一个更进一步的认识。因为有时在讨论过程中,会有新的问题出现,此时如仅仅看教材中的内容,就找不到直接答案,这时可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去查资料,作进一步分析。这样既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分层教学,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分层教学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等,在《机械制图》教学中,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就是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提高。
例如:《机械制图》主要是以看图,画图为主,不管是画图还是看图,都要有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而有的同学立体感比较强,对立体图一看便知,有的同学立体感比较弱,连最基本的正方形都看不懂。记得在讲练习三视图的画法时,我随意的把一些模型发给同学们,立体感强的同学,很快就画出来,而那些差的同学却发牢骚:“这是什么,都看不懂,怎么画,他们的这么简单,我的这么难。”你一句,我一句的,课堂纪律都乱了。现在,这样的课可采用分层教学。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和个性差异,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通过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对下面的学习产生兴趣。如还是在学习“三视图的练习”这部分内容时,首先,我对全班学生进行了摸底,按其学习基础和空间想象能力分成三个层次(当然不能对学生说,以免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并在课前准备了三类不同层次的木模,一类为最简单的正方类,一类为以“方形一方形”为主的叠加类,一类为切割类(或带斜面),放在同一箱中。然后,在课堂中,把不同的木模分发给相应层次的学生,让他们分别画出三视图。结果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正确地画出,而且有的学生还说下次给他们发一些难点的。通过多次的训练,不但那些原来基础比较差的那部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且也缩短了和高层次学生的差距。
在教学中,我不断结合知识规律,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大胆的进行课堂教学实验创新,班与班之间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验比较,得出了很多成功的教学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只有这样吸取每一堂课的成功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也就是说“取长补短”,才能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做一个合格的、称职的、优秀的人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