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湖南省商业技师学院

地址:湖南省株洲市云龙示范区职教大学城明礼路208号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党建工作 > 学习教育

学习教育

2019年5月份政治业务学习推荐内容

文章出处: 本站 人气:3630 发表时间:2019-05-05




目  录



一、习近平讲话《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

二、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印发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

三、职业教育按下改革“快捷键”

、让职业教育成就精彩人生

、两会|两高报告里这14件大事,与你有关!

一、习近平讲话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


201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道路上,我们满怀信心、坚定前行,很辛苦、也很充实,有付出、更有收获。中共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我国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实现了贯彻落实中共十九大精神开门红。我们隆重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时期,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改革开放4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这都是伟大的。总结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宝贵经验,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信心更加坚定。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中共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也凝结着包括在座各位同志在内的广大政协委员的心血和智慧。

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文化文艺事业、哲学社会科学事业。2014年10月、2016年5月,我分别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作了讲话。几年来,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正本清源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更加巩固,为人民创作的导向更加鲜明,文化文艺创作生产质量不断提升,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加快推进,取得了显著成绩。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作为精神事业,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当然就是一个灵魂的创作,一是不能没有,一是不能混乱。

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的政协委员做了大量工作,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营造风清气正网络空间等协商议政。2018年,就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等调研建言,对促进科学决策、有效施政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的看,过去几年,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明方向、正导向,转作风、树新风,出精品、育人才,事业发展欣欣向荣,队伍面貌焕然一新。

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去年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我对做好新形势下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出了要求。借这个机会,再讲几点意见。

第一,希望大家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古人讲:“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所谓“为时”、“为事”,就是要发时代之先声,在时代发展中有所作为。去年,我们隆重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表彰了100名改革先锋,其中就有许多作家艺术家、社会科学家,像李谷一、李雪健、施光南、蒋子龙、谢晋、路遥、樊锦诗、厉以宁、林毅夫、王家福、胡福明、许崇德、杜润生、郑德荣等,他们都是紧跟时代、奉献时代的优秀代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希望大家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第二,希望大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一切成就都归功于人民,一切荣耀都归属于人民。面向未来,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风险挑战,顺利实现中共十九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正所谓“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得汇集和激发近14亿人民的磅礴力量。

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文化文艺工作者要跳出“身边的小小的悲欢”,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走出象牙塔,多到实地调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哲学社会科学包括文化文艺不接地气不行,要解释现实的社会问题,开什么处方治什么病,首先要把是什么病搞清楚。要把好脉,中国身体怎么样,如果有病是什么病,用什么药来治,对这心里要透亮透亮的。号脉都号不清楚,那治什么病?

第三,希望大家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大师、大家,不是说有大派头,而是说要有大作品。我们提到老子、孔子、孟子,想到的是《道德经》、《论语》、《孟子》;提起陶渊明、李白、杜甫,想到的是他们的千古名篇;说到柏拉图、莎士比亚、亚当·斯密,想到的也是他们的《理想国》、《哈姆雷特》、《国富论》。如果不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创作精品上,只想着走捷径、搞速成,是成不了大师、成不了大家的。我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也说过,没有优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热闹、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过眼烟云。

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希望大家立足中国现实,植根中国大地,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当代中国人精彩生活表现好展示好,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阐释好。原创性是好作品的标志。文艺创作要以扎根本土、深植时代为基础,在观念和手段结合上、内容和形式融合上进行深度创新,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出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中国特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去年,我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这也是创作精品力作的前提和基础。希望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的委员带好头、作表率。除了天赋以外,确实要去积累、去挖掘,很多事情都是在细节,演电影、写小说都是细节,细节感人,细节要真实,而真实要去挖掘。

第四,希望大家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左传》讲“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立德是最高的境界。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大家社会影响力大,理应以高远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为社会作出表率。

明明德,首先要明大德、立大德。新时代的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明大德、立大德,就要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把个人的艺术追求、学术理想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同人民福祉紧紧结合在一起,努力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贡献的艺术家和学问家。要坚守高尚职业道德,多下苦功、多练真功,做到勤业精业。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市场经济大潮面前自尊自重、自珍自爱,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良好职业道德体现在执着坚守上,要有“望尽天涯路”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最后达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领悟。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砥砺奋进,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希望大家深刻反映70年来党和人民的奋斗实践,深刻解读新中国70年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逻辑,讲清楚历史性成就背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更好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为党和人民继续前进提供强大精神激励。

去年底,我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强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汇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需要广泛凝聚共识、不断增进团结。我们要准确把握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职尽责,加强和改进政协民主监督工作,广泛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能量。希望各位政协委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在方方面面都发挥带头作用,做到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3月4日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联组会时的讲话。)


二、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印发《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主体作用,根据《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规定的产教融合型企业是指深度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职业院校、高等学校办学和深化改革中发挥重要主体作用,行为规范、成效显著,创造较大社会价值,对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具有较强带动引领示范效应的企业。

第三条 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自愿、平等择优、先建后认、动态实施的基本原则开展。

第四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共同负责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工作的政策统筹、组织管理和监督实施。

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将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纳入深化产教融合改革的整体制度安排,在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中统筹推进,提出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建设培育条件、认证标准、评价办法,指导各地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信息服务平台和信息储备库,做好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等相关部门根据职能职责,配合做好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的政策支持和推进实施工作。

省级(含计划单列市,下同)发展改革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共同负责区域内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的组织申报、复核确认、建设培育、认证评价和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章建设培育条件

第五条在中国境内注册成立的企业,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管理等要素,依法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在实训基地、学科专业、教学课程建设和技术研发等方面稳定开展校企合作,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1.独立举办或作为重要举办者参与举办职业院校或高等学校;或者通过企业大学等形式,面向社会开展技术技能培训服务;或者参与组建行业性或区域性产教融合(职业教育)集团。

2.承担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任务;或者近3年内接收职业院校或高等学校学生(含军队院校专业技术学员)开展每年3个月以上实习实训累计达60人以上。

3.承担实施1+X证书(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任务。

4.与有关职业院校或高等学校开展有实质内容、具体项目的校企合作,通过订单班等形式共建3个以上学科专业点。

5.以校企合作等方式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或者捐赠职业院校教学设施设备等,近3年内累计投入100万元以上。

6.近3年内取得与合作职业院校共享的知识产权证明(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等)。

第六条重点建设培育主动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优质企业,以及现代农业、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以及研发设计、数字创意、现代交通运输、高效物流、融资租赁、工程咨询、检验检测认证、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急需产业领域企业,以及养老、家政、托幼、健康等社会领域龙头企业。优先考虑紧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旺盛,主动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发展潜力大,履行社会责任贡献突出的企业。主营业务为教育培训服务的企业原则上不纳入建设培育范围。

第七条  企业无重大环保、安全、质量事故,具有良好信用记录,无涉税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


第三章建设实施程序

第八条 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建设实施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结合开展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统筹部署。

第九条 省级行政区域内的企业按照自愿申报、复核确认、建设培育、认证评价等程序开展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实施。

1.自愿申报。省级发展改革、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有关城市人民政府,结合开展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有关要求,组织辖区内符合建设培育条件的企业按照自愿申报并提交证明材料。省级发展改革、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信息服务平台,实行网上申报、网上受理、网上办理。

2.复核确认。省级发展改革、教育行政部门组织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等有关方面,对辖区内申报企业进行复核,符合条件的纳入建设培育范围,列入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信息储备库,向全社会公示。

3.建设培育。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结合组织开展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指导各地开展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鼓励支持企业多种方式参与举办教育,深度参与“引企入教”改革,推动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制度化、规范化,发挥企业办学重要主体作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机制,提高企业职工在岗教育培训覆盖水平和质量。各地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培育举措。建设培育企业要制订并向全社会公开发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三年规划,并需经过至少1年的建设培育期。

4.认证评价。在各地推进试点工作基础上,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制定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标准和评价办法,指导省级政府出台具体实施办法,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目录,对纳入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信息储备库的企业进行逐年、分批认证,并定期向全社会公布推介。支持开展产教融合型企业第三方评价。

第十条 中央企业、全国性特大型民营企业整体申报建设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部署实施。上述企业的下属企业或分支机构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的,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实施。


第四章支持管理措施

第十一条纳入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信息储备库的建设培育企业,省级政府要落实国家支持企业参与举办职业教育的各项优惠政策,实行定期跟踪、跟进服务、确保落地;结合开展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在项目审批、购买服务、金融支持、用地政策等方面对建设培育企业给予便利的支持。

第十二条进入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目录的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并按规定落实相关税收政策。激励政策与企业投资兴办职业教育、接收学生实习实训、接纳教师岗位实践、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工作相挂钩,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三条 进入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目录的企业,建立实施推进产教融合工作年报制度,报省级发展改革、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并按程序向全社会公示。

第十四条进入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目录的企业,每3年由省级发展改革、教育行政部门对其进行资格复核,复核合格的继续确认其产教融合型企业资格,不合格的不再保留产教融合型企业资格。

第十五条 进入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目录的企业,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即取消其资格,且5年内不得再行申报。

1.在申请认证、年度报告或考核过程中弄虚作假,故意提供虚假不实信息的。

2.在资格期内发生重大环保、安全、质量事故,存在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的。

3.侵犯学生人身权利或其他合法权利的。

4.列入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的。


第五章附则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三、职业教育按下改革“快捷键”

2019年03月07日中国青年报

“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用于1500万人次以上的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

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职业教育的内容,让山东豪迈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电火花科研组组长王钦峰代表难掩兴奋:“如今,职业教育按下了改革‘快捷键’,迎来了发展春天。报告中让三百六十行人才荟萃、繁星璀璨的愿景,让青年和企业都充满了期待。”

下一步,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如何尽快落实?如何破解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中的问题?《工人日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代表委员纷纷表示,现代职业教育必须大改革大发展,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

摘掉“差生教育”标签,让职业教育有吸引力

“报告中‘让三百六十行人才荟萃、繁星璀璨’的表述,无疑给职业教育摘掉‘差生教育’的标签注入了一剂强心剂。”四川国弘现代教育投资公司董事长苏华委员称。

他说,要实现大规模扩招100万人的目标,就要从根本上扭转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的问题,“要让学生和家长消除顾虑、看到希望,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有奔头”。

苏华委员建议,重视发挥“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即让更多的初级和中级技能人才进入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学习深造,完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畅通从中职、高职跨越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渠道。“这样可以让职业院校的学生也有继续深造的机会,也就能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王钦峰代表则提出了把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建议。他建议中职院校应该对接高职院校,推广较受企业青睐的“3+2”的教育模式,“用较长的学校学习时间,换取较成熟的技能人才”。

去年11月,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机匣加工厂操作工栗生锐代表在给中高职院校教师授课时发现,职业院校中具备高水平操作技能的教师不多。

栗生锐代表认为,大规模扩招100万人,需要配备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他建议聘请企业高技能人才作为外聘教师到职业院校授课,真正培养出具有熟练动手能力的技能人才。在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立产教融合试点,让用于技工培养的设备都能动起来。

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激发企业兴办职业教育

“我也希望能够发挥好企业的作用,建立以生产为导向的职业培训体系。当然,政府也要给企业一定的支持,比如企业培训出来多少技能人才,按数量给予一定的扶持。”富士康科技集团精密机械事业群技术经理杨飞飞代表对于报告中“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的表述感触颇深。

“如果说,职业教育处于弱势,那技工院校便是弱势中的弱势。”杭州技师学院教师杨金龙代表通过调研了解到,当前我国技工院校发展普遍存在资金困难。他建议,加大对技工教育发展的资金扶持。具体补助认定办法由各地相关部门制定,杜绝“一刀切”的拨款机制,按照技工院校办学规模、社会培训规模、办学质量、专业类别等进行补助。

厦门市副市长国桂荣委员在调研时发现一类现象:那些办学效果较好的职业院校,往往与该地比较发达的特色产业有着密切关系。据她介绍,职业院校的学生大部分还是会选择就地就近就业,所以职业教育还是应紧密对接好市场需求。“例如,厦门的旅游业比较发达,厦门工商旅游学校的学生就业率一直很高。”

北京奔驰汽车公司汽车装调高级技师赵郁代表建议,探索建立与高技能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区域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他举例说,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般位于制造业工人集中的区域,这就可以由政府主导,整合区域培训力量,统筹职业教育资源,实现“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把学校建在开发区里”。同时,鼓励行业领军企业开放培训课程,政府给予相应补贴,推进建立职教联合体,形成促进技能人才培养的合力。

推动校企深度融合,让企业“用着顺手”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但还需要具体的约束性制度设计来配合落实,尤其是需要加强对企业的引导。”国桂荣委员说。

如今,我国已基本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脱节”的问题依然存在。

国桂荣委员在调研中发现,有的企业虽然与职业学校建立了培养及就业的对接关系,但经常要担负“从头开始教学生”的风险。她坦言,“企业技术更新换代非常快,电子信息、软件行业尤其如此,这使得学生在校所学的技术远远落后于企业的技术应用。”

杨飞飞代表已经扎根生产一线15年。他告诉记者,自己曾参加汽车维修工技能认定考试,备考中发现一些理论知识是早些年教材中的内容,一些实操设备也是几年前的。“为了应试,要去背诵过期的内容,使用淘汰的设备,这些,真的需要改变。”

国桂荣委员认为,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企业的融合发展,难点在于如何提高企业的积极性。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公司转向架分厂钳工首席技师郭锐代表以电焊工为例说,“很多职业院校并没有相应的专业设置,企业从职业院校招了毕业生,还要专门找技工学校进行培训,仅取证费用就得一两万元。这都需要企业来承担。”

如何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让企业感到“人才用着顺手”?采访中多位代表提到,前不久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从今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同时提出构建职业教育国家标准,坚持工学结合,培育和传承好工匠精神,这些都指明了具体路径。

“国家出台了方案,下一步有关部门要在抓落实中有所作为、积极推动。”杨飞飞代表说。


四、让职业教育成就精彩人生

2019年03月09日 人民网

职业教育是高技能人才成长的摇篮。当前,我国正处于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推动高质量发展,壮大实体经济,需要数量充足的技术技能人才作为支撑。

“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用215个字的篇幅阐释谋划职业教育,并把职业教育放在完善宏观调控的高度去认识把握,引发代表热议。

迎接职业教育的春天

“博士硕士满街跑,高级技工难寻找。”这是全国人大代表、井冈山经开区红板(江西)有限公司制造设计工程部经理郭达文常挂在嘴上的话。

随着智能化制造的发展,企业逐步解决了每逢春节就遭遇“用工荒”的困境。但随着企业大规模采用智能化设备,企业面临的技能型人才缺口越来越大。郭达文说,职业教育是“产业之根”,根强,方能苗壮。因此,今年国家如此关注职业教育可以说是情理之中。

全国人大代表、江铃汽车智能装配中心模具车间党支部书记袁政海,1990年从技校毕业后就一直在江铃从事汽车模具制造,2018年成为全国50名“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候选人之一。

“没有职业教育,就没有我的今天。”袁政海说,很多人总认为做技能型的工作会低人一等,其实通过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完全能够帮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成就精彩人生。

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叶仁荪听完政府工作报告后很兴奋。他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以如此大的篇幅、如此高的站位、如此具体的举措来部署职业教育工作,前所未有,职业教育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对个人而言,掌握一门技术,就有了谋生的本领;对家庭而言,拥有一个技工,就有了美好生活的希望。叶仁荪表示,高职大规模扩招,能够有效缓解技术技能人才紧缺的问题;开展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专业培训,能够有效促进人才流动,缓解就业压力;改革办学体制,打通学历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将充分释放改革红利,促进职业教育加快发展。

提升职业教育含金量

一方面大学本科生不愿到企业去做技术工人,另一方面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的人才需求之间还存在鸿沟。“每年我们企业都会招收不少高职生,但最终能适应岗位要求并留下来的并不多。”郭达文说,虽然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有了长足发展,但现行的职业院校培养模式还存在很多问题,距离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要求相差甚远。

当前职业教育存在着部门分割、办学体制不顺、办学特色不鲜明、教育质量不够高、吸引力不强等诸多问题。叶仁荪表示,必须通过大改革促进大发展,当前亟须打通职业院校学生升学、普职融合、技能人才入学、技能人才职业发展和技能人才技艺传承五个通道。

叶仁荪说,学生不愿意选择职业教育,其原因之一是升学渠道受限。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学生的升学渠道单一,不够顺畅。因此,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职业教育-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衔接贯通的现代职教体系,使职业教育成为与普通教育并行的、同等重要的两条成才通道,让职业院校学生看到希望。

袁政海认为,当前应该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让“蓝领”工人成为受社会尊重的职业。他建议,企业应建立技能员工晋升体系,探索建立从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首席技师到技术专家的等级评聘体系和薪酬体系,形成技术工人提升技能激励机制。

期待培养更多“大国工匠”

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进行顶层设计,明确提出当前要解决职业教育的体系建设不够完善、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有待加强、制度标准不够健全、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等六大问题。

叶仁荪认为,虽然问题有六个方面,但核心问题只有一个,即产教融合问题。在前不久召开的全省教育大会上,我省提出要打好教育领域的五大攻坚战,其中之一便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攻坚战”。叶仁荪说,我省将围绕产教融合这一核心问题,推动职业教育在办学体制、招生制度、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构建具有江西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省财政统筹3亿元支持建设10所高水平高职院校和50个优势特色专业。”叶仁荪透露,我省将通过扩充优质高职教育资源,着力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和人才培养能力,从而更大规模培养培训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让高职院校成为“大国工匠”的摇篮。

职业学校是培养新时代“大国工匠”的摇篮,是新时代中国制造、中国智造、中国创造的“压舱石”。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全社会共同努力,现代职业教育一定会不断开创新局面,结出累累硕果。(记者 邱辉强)

五、两会|两高报告里这14件大事,与你有关!

两高报告透露出今年重点要干的这14件大事,与你息息相关!

1.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发展

【最高法】严惩黑恶势力犯罪,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发展。

【最高检】依法有力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紧盯涉黑涉恶重大案件、黑恶势力经济基础、背后“关系网”和“保护伞”不放。

2.加大对金融、扶贫、环保等领域犯罪打击力度

【最高法】依法审理涉及金融、脱贫攻坚、环境资源等案件,服务三大攻坚战。

【最高检】更精准服务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大对金融、扶贫、环保等领域犯罪打击力度。

3.侵犯知识产权将被严惩

【最高法】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最高检】从严惩治侵犯知识产权、制售伪劣商品、非法集资、虚开发票骗税等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

4.产权保护力度将加大

【最高法】加大产权司法保护力度,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最高检】加强产权依法平等保护,健全源头预防涉企错案机制,让企业家以持久安全、可靠预期放手经营发展。

5.医疗、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犯罪将被严惩

【最高法】依法审理教育、就业、养老、医疗、消费、婚姻家庭等案件,促进解决民生领域突出问题。

【最高检】从严惩治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犯罪,守护民生法治底线。

6.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将得到切实维护

【最高法】加强涉军案件审判,切实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

7. 惩治传销、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

【最高检】坚决惩治以报复社会为目的的个人极端暴力犯罪,依法惩治“两抢一盗”、电信网络诈骗、涉枪涉爆、黄赌毒和传销等犯罪。

8.让“老赖”无处遁形

【最高法】推动完善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格局,配合立法机关推进强制执行法立法工作,制定实施执行工作五年发展纲要,健全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执行工作水平。

9.未成年人权益将得到更好保护

【最高检】深入推进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各项基础工作。

10.严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

【最高法】严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坚决捍卫以政权安全、制度安全为核心的国家政治安全。

【最高检】始终把维护政治安全作为头等大事,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

11.将更多科技成果运用到司法工作

【最高法】推进司法改革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深化司法公开,促进阳光司法。

【最高检】深化智慧检务建设,统筹研发智能辅助办案和管理系统,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同检察工作深度融合,助力提高司法质量、效率、公信力。

12.惩治职务犯罪

【最高法】依法惩治职务犯罪,严惩群众身边腐败犯罪。

【最高检】完善监检衔接配合机制,依法惩治职务犯罪,在反腐败斗争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13.防止“灯下黑”

【最高法】坚持不懈纠治“四风”,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切实防止“灯下黑”,确保公正廉洁司法。

【最高检】坚持严字当头,深化系统内巡视巡察,坚决整治司法不规范、不公正问题,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14.基层将得到更多人财物保障

【最高法】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法院建设支持力度。

【最高检】深化基层检察院政治和业务建设,人财物保障进一步向基层倾斜,夯实检察为民根基。


0731-28413113 手机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