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湖南省商业技师学院

地址:湖南省株洲市云龙示范区职教大学城明礼路208号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教学科研 > 科研教改

科研教改

读《长征》一书有感 机电教研室 李松湘

文章出处: 本站 人气:2481 发表时间:2013-04-10

  寒假我有幸在家认真阅读了王树增的宏篇巨著——《长征》,阅后无数次使我心潮起伏、久久难平,许许多多的人和事深深地触动了我。《长征》主要讲述了中央红军1934年10月从瑞金出发,经过了赣、湘、闽、粤、桂、黔、滇、川、甘、陕等十一个省,越过了五岭山脉、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及雪山、草地,行程二万五千里;1935年10月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与徐海东、刘志丹等领导的红军胜利会师。在当前充满物欲的生活里,《长征》的讲述令我领悟到弥足珍贵的精神内涵。
   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五岭、跨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跨过岷山(大雪山),经历千辛万苦,终于完成了伟大的战略转移。让我完全领略了红军高度的、乐观的革命精神和英雄豪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也让我充分领会了红军战士跃起雄关、踏平险阻的坚强决心和无畏勇气,以及藐视艰辛的雄劲、豪迈的革命情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更深刻地理解了红军不怕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表现了毛泽东领导的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藐视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忠诚和坚定的信念,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这些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
   长征的意义远远超越了民族和地域,成为世界人类历史上的一大奇迹和全人类挖掘不尽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奋斗者永恒的精神路标。红军在长征中的围困、囚禁里、临刑前、生死抉择前,瞬间迸发出来的壮怀激烈的豪情、赴汤蹈火的激情、舍生取义的勇气、坚如磐石的信念、宁死不屈的气节,仿佛是沉沉的暗夜中熠熠闪烁的灯塔,照亮后继者前行的脚步,去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奉献青春和年华。
   在我们生活中,也有许多鲜明的事例。我参加工作几年后,深感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水平不够,想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素质。准备报考湖南师大硕士研究生来进行系统的学习专业知识。可是,工作又如此繁重、研究生入学考试又是那样的难以通过,加之自己的英语水平并不高。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还是决定迎难而上、克服重重困难,我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最后通过了硕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我终于如愿以偿地拿到了湖南师大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对于我来说,难题就是困难,那么我们就要有勇气去解决难题、努力地去克服困难。不是有一句话叫“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吗?如果你越是挑战它,努力去克服它,那么困难对你来说,根本不是一回事儿。但如果你退缩了,困难在你眼里,就像巨人般,怎么也推不倒,打不垮。红军长征之所以能胜利,是因为他们有那种克服困难的决心。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努力去克服,争取在工作和生活中获得更好的成绩来。
   长征是中华民族崛起与复兴的起点,今天我们国家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我国目前处于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期和改革深化的攻坚期,前面是险关重重,激流险滩,荆棘片片,我们唯有高擎红军长征“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火炬,刻苦奋斗,顽强拼搏,才能不辱使命,不断走向胜利和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0731-28413113 手机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