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人气:3275 时间:2018-07-20
株洲市现代职业教育
发展规划(2015—2020年)
(送审稿)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湘发〔2014〕18号)、省教育厅等六厅局《关于印发〈湖南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湘教发〔2014〕50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株发〔2014〕 号)等有关精神,为加快推动职业教育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增强服务经济社会能力,特制定《株洲市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5-2020年)》。
一、发展背景
(一)生源数量与结构变化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新要求
全市现有职业院校36所,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含技工学校6所)27所、高职高专6所,技师学院3所,在校学生8万余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0%以上。据预测,今后若干年内株洲本地初、高中供给的生源数量将基本稳定,高等职业教育可继续面向区域外扩大规模。同时,源自现有企业提升员工技能的短期培训需求将快速增长,城市化带来的大量新增低技能劳动力的潜在职业培训需求将长期存在,以存量劳动力为教育对象的职业培训市场空间广阔。
(二)产业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旺盛
未来几年,轨道交通装备、航空、服饰、汽车和陶瓷等千亿产业集群的迅速发展以及现代健康产业、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需要大量职业技术人才支撑。以服饰产业为例,近三年服饰产业将需要20万从业人员,目前从车工到品牌推广全链条紧缺技术技能人才。当前,我市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蓝色、高端、新兴”已成为产业发展的主导方向,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渐增大,对技术技能人才素质的更高要求也对我市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培养模式、培养能力等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职业教育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均作出重要指示,要求高度重视和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用改革的办法把职业教育办好做大。2014年以来,国务院和省政府先后召开了职教工作会议,作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决策部署,职业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二、发展目标
(一) 指导思想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服务发展为宗旨,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超前发展、统筹发展、内涵发展、品牌发展战略,对接株洲重点产业,做强中等职业教育,做优高等职业教育,做大职业培训,加快湖南(株洲)职教科技园建设,加快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打造株洲发展升级版提供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二)总体目标
到2020年,初步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对接产业发展,结构合理、类型多样、机制灵活、具有株洲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适应我市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提高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的人才支撑能力、知识贡献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事业规模。保持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招生比例大体相当,保持中高等职业教育适度发展,扩大职业培训规模。2017年,全市中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分别达到5万人,年培训达到10万人次。到2020年,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5.5万人,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6万人,年培训达到12万人次。
——院校布局:到2017年,建成5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9所省示范性(骨干)职业院校;每个农村县市政府重点建设好1所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示范性公办职业学校和资源高度统筹的职教中心。到2020年,建成4所省级卓越职业院校,2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对外交流窗口院校,2所国家级示范性技师学院。
——基础能力。2017年,湖南(株洲)职教科技园基本建成;建成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3个省级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到2020年,湖南(株洲)职教科技园全面建成,成为中部地区一流、全国有影响的职教科技园区;攸县、茶陵、炎陵职业学校完成新校区建设;各类职业院校基本达到国家建设标准;建成10个与区域支柱产业高度融合、条件优良、学位充足的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
——专业建设。到2020年,对接株洲千亿产业群及新兴产业、优势产业重点建设好轨道交通装备、汽车、服饰和陶瓷等10个特色专业群,完善服务化工、医药、健康和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的专业体系。
——师资队伍。依据职业院校设置标准,逐步增加专任教师数量,确保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编制基本数量;优化队伍结构,提高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实施校长和教师全员培训;依托行业企业建设教师流动工作站,优化专业教师企业实践锻炼环境。到2020年,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比例达80%以上;建成10个市级职业院校教师流动工作站,10个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
——服务能力。面向千亿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的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升。到2020年,建成3个省级及以上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10个现代学徒制试点基地, 职教科技园及相关职业院校成为企业研发基地、中试基地和就业创业孵化基地。
表:株洲市职业教育发展主要目标
序号 | 目 标 | 单 位 | 2017年 | 2020年 | |
1 | 事业规模 | 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 | 万人 | 5 | 5.5 |
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 | 万人 | 5 | 6 | ||
职业培训 | 万人次/年 | 10 | 12 | ||
2 | 院校布局 |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 所 | 5 | / |
国家级示范性技师学院 | 所 | / | 2 | ||
省示范性骨干职业院校 | 所 | 9 | |||
县市示范性职教中心 | 个 | 5 | / | ||
省级卓越职业院校 | 所 | / | 4 | ||
对外交流窗口学校 | 所 | / | 2 | ||
3 | 基础能力 | 湖南(株洲)职教科技园 | / | 基本建成 | 全面建成 |
攸县、茶陵、炎陵职业学校新址建设 | / | / | 全面建成 | ||
全国农村职成教育示范县 | 个 | 1 | / | ||
省市级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 | 个 | 5 | 10 | ||
4 | 专业建设 | 特色专业群 | 个 | 6 | 10 |
5 | 师资队伍 | “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 | % | / | 80 |
市级教师流动工作站 | 个 | 6 | 10 | ||
名师工作室 | 个 | 6 | 10 | ||
6 | 服务能力 | 现代学徒制试点基地 | 个 | 6 | 10 |
省示范性职教集团 | 个 | 1 | 2 |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职业教育资源统筹
1.优化职业院校发展布局。全市原则上不新增设中等职业学校,每个县市重点办好一所公办中职学校。10所公办职业院校以湖南(株洲)职教科技园为核心园区化发展,支持民办职业教育机构共建民办教育基地。南方航空技校对接航空产业、株洲工业学校对接服饰产业特色发展,株洲幼师学校建成为幼师高等专科学校。株洲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转型发展。将株洲县纳入市区职业教育发展整体规划。湖南轻工技校建成省陶瓷技师学院,攸县、茶陵县、炎陵县职业中专改扩建校区。
2.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建立由市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召集,教育、编办、发改、经信、财政、人社、农业、国资、扶贫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职业教育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加强资源统筹,协调、推动各部门落实相关制度和政策。县级政府要完善职教中心管委会职责,加强对区域内各类职教资源的统筹。建立全市中职学历教育学校与技工学校统一招生平台,探索全市普通高中与职业学校平行录取机制。加快职业培训信息网络建设,对参训人员实名制管理,对培训机构动态管理,实行开班申请、过程抽查、结业审核制度。加强对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使用情况的管理,突出面向一线职工的教育培训。
(二)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1.构架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构建普通教育、中高等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课程、培养模式和学制贯通的“立交桥”,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通道。加强对对口高考的引导与指导,提高对口升学质量,指导1-2所学校探索举办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融通的综合高中。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示范引领作用,在中高等职业院校间开展以高职单招为基础的中高职衔接项目试点。争取政策支持,开展中职与专科“2+3”、中职与本科“3+4”、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试点,开展自考专科与中职教育、自考本科与高职高专教育衔接考试试点,在学前教育、护理、健康服务、社区服务等特殊专业领域开展初中起点的五年制高职试点,以职教科技园院校为主体,联合申报建设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每所院校开设1-2个应用技术型本科专业。探索行业企业生产服务一线员工工作经历、技术技能等级、技能创新成果纳入学历职业教育学分制度。
2.开展各种形式职业培训。加强技能培训与人才市场的对接,大力推行就业导向培训模式,加快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大力推进创业培训,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培训服务活动。完善政府购买培训成果机制,建立职业培训补贴标准与培训成本、职业工种等紧缺程度相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完善湖南(株洲)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建设,建立产教融合的职教培训基地,将其打造为立足株洲市、引领长株潭、带动湖南省、辐射中部地区的公共实训平台和创业孵化基地。
3.推进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完善社区教育体系建设,加强老年大学、社区少年宫等各类教育机构的建设,建立社区教育服务圈。开展市级社区教育项目实验,探索终身教育发展新路径,建设1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2个社区教育示范街镇,芦淞区成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切实推进中小学教师进社区工作,到2020年,全市中小学教师在晋升中高级职称时应有社区教育经历。推动株洲广播电视大学和职业院校向终身教育方面发展延伸,到2017年,各职业院校都要开发10门社区教育课程,服务社区居民。完善终身教育网上学习平台,建立政府购买终身教育服务机制,为社会成员提供方便、灵活、低成本、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条件和学习内容,推动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三)夯实职业教育基础能力
1.实施职业教育重点项目建设。对接国家、省级职业教育重点建设发展项目,开展市级职业教育相关项目建设。到2020年,建设6所市级卓越职业院校,10个市级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10个市级特色专业群。开展社区教育机构建设达标工程,到2020年,各县市区社区学院、社区学校和社区学习中心均应达到市级建设标准。
2.高水平建设职教科技园。加快湖南(株洲)职教科技园院校建设进度,到2017年,湖南铁道职院、湖南汽车职院、湖南中医高专、株洲工业学校、株洲幼师学校基本建成,实现入园办学。到2020年,全面完成职教科技园建设,园区学历教育在校学生达到8万人,年培训10万人次以上,成为中部地区一流、全国有重要影响的职教园区。创新职教园管理体制,发挥株洲职业教育园区发展促进会协调作用,建立健全院校协商合作机制。优化院校实训场馆设施设备,承接全国、全省性技能竞赛、职教论坛和职教会议。依托职业院校和湖南(株洲)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建设轨道交通、汽车、有色金属、化工等行业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具有产业特色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推动职教园区资源共享建设,逐步实现园区内师资共享、学分互认、设施共建,跨院校共同培养学生。
3.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将职业院校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纳入“数字化校园”和“智慧株洲”整体建设规划之中。加强各职业院校和教育门户网站建设,建立标准统一、协同运行的教育电子政务平台和在线教学服务平台,建设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数字图书资源中心、创建株洲职业教育 MOOC 平台。
4.加快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按照每20万人口设置1所普通高中和1所中职学校的原则要求,优化资源配置,科学规划高中阶段学校布局,确保县域内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数量大体相当。实施农村职业学校达标、创优工程,着力改善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到2016年,茶陵、炎陵县职校基本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达到省示范性中职学校标准。到2020年,攸县、株洲县职业中专达到国家示范中职学校标准,醴陵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进入国家一流中职学校行列,建成1个全国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加大职教资源统筹力度,按照“干部培训进党校、技能培训进中心”的要求,100%职业培训资源统筹进入县级职教中心。组织城市优质职业院校资源支持农村职业学校,建立城乡职业学校间干部教师互派制度,鼓励高职学院与农村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开发等方面结对合作,支持职业院校办好涉农专业。建立公益性农民培养培训制度,制定并实施《株洲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行动计划》,到2017年,全市累计培育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3万人,认定新型职业农民1万人。
(四)促进产教深度融合互动
1.建立健全产教合作体制机制。制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和激励政策,明确政府、部门在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的责任,健全企校合作协调指导机制、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对话交流机制。职业院校建立面向市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增强适应企校合作的能力。通过授权委托、购买服务等方式,把适宜行业组织承担的职责交给行业组织。建立校企合作项目财政奖励补贴机制,对经评估认定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基地和教师流动工作站分别给予30万和20万的经费支持。接受实习实训学生和专业实践教师,分别按每人每月80元和2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对企业人员参与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材开发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
2.创新多元合作办学模式。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职业教育,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企业和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院校与公办职业院校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在招生就业、申报项目、师资培养、学生资助等方面与公办职业院校同等对待。对民办职业院校实行分类管理,探索建立民办职业教育负面清单管理制度。鼓励职业院校依托行业企业创办实体,为企业的技术推广和员工培训提供服务。推动将职业院校实训中心建成企业生产基地和员工培训基地,企业生产车间成为职业院校的实训中心和教学工厂。湖南(株洲)职教科技园入驻院校应按照企业生产经营模式建设专业实习实训场馆,形成前校后厂(场)、校企合一的办学模式。
3.推进职业院校对接产业合作发展。职教集团牵头院校应组织成员学校以轨道交通、汽车、服饰、化工等产业及对应专业为纽带,与区域内行业企业在专业共建、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员工培训、信息共享等方面深度合作。推动职业院校建立与湖南航空产业园、株洲轨道交通产业园、株洲汽车零部件产业园、芦淞服饰产业园、醴陵陶瓷产业园等工业园区对接内部管理机制。到2020年,基本形成“专业群对接产业群,人才群对接企业群”的园校良性合作局面。成立轨道交通、汽车、服饰、陶瓷等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围绕轨道交通装备等产业振兴行动计划的实施,开展行业人才需求预测,研究制订专业培养标准、课程标准、职业培训和技术服务标准,探索建立行业人才职业能力认证体系。
(五)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梦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发挥德育课堂的教学主渠道作用,坚持以价值观教育引领知识教育,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建设一批学生真心喜爱和终身受益的德育课程。强化职业院校学生下乡村、进社区的社会实践时间,加强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教育。
2.优化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科学合理设置专业,职业院校建立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打造汽车、服饰、陶瓷等10个特色专业群,重点建设数控、模具、焊接、汽修等特色品牌专业。完善课程建设体系,推进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推进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依托行业企业研发适应新兴产业、新职业和新岗位的特色教材。
3.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到2020年,建立10个现代学徒制试点基地,支持职业院校扩大委托培养、定向培养和订单培养。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中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推动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改革,推广项目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强化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职业院校的院校长是教学工作第一责任人。职业院校要严格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教学文件,适应生源、学制变化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完善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养和专业技能抽查,组织开展学生职业技能竞赛。引入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质量评估,将在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及毕业生就业比率、就业质量和用人单位满意度等作为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形成多方参与、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的考评机制。
(六)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1.引进行业企业能工巧匠。制定和改进职业院校教师招聘办法,将专业工作经历和职业资格作为专业教师招聘基本条件。落实“株洲市万名人才计划”,建立企业能工巧匠进职校的“绿色通道”,支持职业院校从企业生产服务一线招聘专业教师,引进、培育职教专业领军人才。加大财政投入,鼓励职业院校聘请行业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
2.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以“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为主要内容,重点培养教师的实训指导能力,不断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建设10个校企合作职教“名师工作室”,创建优秀教学团队,充分发挥优秀骨干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制定职业院校教师专业标准,完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长效机制。
3.健全职教师资管理制度。落实职业院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到2020年,公办职业院校一线教师总数不低于学校编制总数的85%。建立5年一轮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和企业实践制度。强化职业院校全员培训、转岗培训和素养提升培训。开展教师专业理论与技能测试,评选职业教育“教学能手”。突出教育科研引领作用,县市要设立职教科研专项经费,骨干职业院校要设立教研机构并配备满足需要的专、兼职教研人员。
(七)推进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建设
1.完善学校治理结构。中职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和聘任制,高职院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任期制。开展职业院校院校长聘任制改革和公开选拔试点,鼓励企业家担任院校长。探索职业院校建立学校、行业、企业、社区共同参与的理事会或董事会,完善利益相关者参与决策和监督职业院校发展的机制。探索职业院校依法制定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章程和制度,完善学校治理结构,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加强学校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建立行业、企业参与学校规划、招生就业、专业设置、教学管理、人才评价等关键环节的合作机制。
2.健全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扩大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人事管理、教师聘任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进一步深化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的职业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行职业院校教职工全员岗位聘任制和绩效工资制。充分发挥教职工积极性,增强职业院校自我发展能力。
(八)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吸引国(境)外优质职教机构来株合作办学,深化株洲市中德职业教育合作,建立中外合作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将株洲建设成为区域性的职业教育国际交流服务中心。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模式等方面引进国际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开展基于国际标准和认证的职业培训。加强与国(境)外知名职业院校和专家合作,建设一批国际化的专业和课程。扩大职业院校对外交流,选派教师出国考察、进修、讲学,聘用外籍教师来株工作,拓展学生出国研修、学习、就业的渠道。支持湖南铁道职院、湖南铁路职院适应高铁产业“走出去”战略,在国外设立办学机构。
四、组织实施
(一)明确任务。各有关部门、有关单位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按照本规划的部署和要求,对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市教育局负责规划的组织协调与实施,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密切协作,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强化执行。围绕规划的落实,各地区、各部门、各学校要制定分年度或分期实施计划,分阶段、分步骤组织实施,统筹协调、强力推进,确保本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项目等得到有效落实,提高规划的实施成效。
(三)保障经费。全面落实已有的职业教育政策性来源渠道,确保新增财政教育投入、教育费附加向职业教育倾斜。市本级财政从2015年开始,每年安排2000万元用于现代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对市直入园院校新校区建设贷款实行政府贴息。县市区政府要建立与办学规模和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完善并落实公办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或公用经费标准。
(四)实施考评。市政府定期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效果评估,全面检查规划的落实情况,强化对职业教育资源整合、职教科技园建设、基础能力建设等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考核。要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的监督检查作用,定期听取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实施的意见建议。
(五)加强宣传。引导全社会认真学习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定位、新部署、新要求,广泛宣传我市职业教育的品牌、特色、优势,大力宣传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先进事迹和重要贡献。引导全社会确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创新的观念,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提高职业教育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